安全工作指导书
第21期 (总76期)
鄂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7月5日
主题:三季度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一、安全形势
1-6月份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4起,死亡15人,同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上升7.7%,7.1%。其中,工矿商贸事故2起,死亡2人,同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0%,60%;道路运输事故12起,死亡13人,同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上升33.3%,44.4%;无较大以上安全事故。
二、风险分析
三季度我省全年各项工作进入攻坚期,生产经营活动频繁,叠加暴雨、高温、大风、雷电、湿热等天气影响,需重点关注危险化学品、有限空间、建筑施工、交通运输、非煤矿山、消防安全、燃气安全及学生安全等领域事故风险。此外,暑假人流车流集中,还需关注人群出游风险。
三、防范措施
燃气领域:各地、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吸取近期多起燃气泄漏爆炸事故教训,举一反三,结合高温特点,强化常态化安全监管,及时消除事故隐患。要加强对城镇液化天然气站、供应站等燃气供应场站管理制度落实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检查,落实燃气管道设施定期巡查、维护。坚决杜绝危及燃气管道安全的野蛮施工行为,加强对各类餐饮店、宾馆、出租房等场所使用瓶装燃气的检查管理,积极推广泄漏报警、自动切断等防护设施。要强化用气安全管理,把燃气安全使用常识宣传到农村、社区、家庭。
危险化学品:严格化学品储罐、仓库和露天存放的化学品管理,确保油气储罐区等危化品储存场所的喷淋、制冷等设施完好投用,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防止因温度、压力升高导致罐、桶、钢瓶等破裂而引发事故。要加强防雷、防静电设备设施的定期检测,对生产储存装置的冷却系统、呼吸阀、安全阀、放空管、灭火设施、高低液位报警、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等安全附件及紧急状态终止程序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正常使用。要高度关注极端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严格执行高温、雷雨天气停产停业的规定,特别是雷雨极端天气时要停止油、气储罐区装卸作业和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等检维修作业。
非煤矿山:加强井下排水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排水系统完好有效;当暴雨威胁矿井安全时,必须立即采取暴雨期间停产撤人的措施。要严防井下运输、坍塌、火灾、透水、爆破等事故发生,严格落实尾矿库安全防控措施和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规定。
冶金等工贸行业:要防范高温熔融金属遇水爆炸事故,严防雷雨天炼铁、炼钢、黑色和有色铸造等生产环节发生高温铁水、钢水、锌液、铝液、液渣等遇水爆炸事故,避免潮湿物料进入转炉、电炉、精炼炉等高温炉窑,防止雨水灌入车间并在炉基、操作平台等处积聚,确保相关作业场所和铁水包、钢水包、渣罐等相关设施设备干燥;要防止有毒有害介质泄漏事故,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储存、输送和使用等环节的安全检查,强化对操作、维修等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确保监测报警装置安全可靠,配足配齐个体防护和应急处置器材以及急救药品等。要防止电气事故,加强安全用电检查,严防因乱拉乱接临时用电、超负荷用电等引发火灾事故。对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内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必须按规定办理相应的审批手续,配备专人现场指挥,把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应急处置措施落实到位。
道路交通:阶段性高温天气、雨后转晴局部路段大雾天气、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交通安全产生不利影响。要加强交通道路隐患排查和路网监控,紧盯“人、车、路、管”等因素,突出重点时段,全面排查“两客一危”重点车辆。要针对极端天气,强化路面管控和疏导,加强对桥梁隧道的安全检查,严防道路交通事故。
建筑施工:要以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治理违法分包转包、农村自建房用作经营等为重点,加强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监管,加大对基坑支护、起重机械、脚手架、临建板房稳固情况和用电设施安全性能的检查维护。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防暑降温、防范强对流天气等安全保障措施,严防坍塌、高处坠落等事故。遇有大风、雷电、强降雨等极端天气,要迅速停工撤人;对存在洪水、滑坡、垮塌和泥石流等威胁的区域,要提前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旅游安全:暑期来临,旅游行业进入游客流量高峰期,位于河流、湖泊、水库和山洪、泥石流、滚石等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域周边的景区和未开发“网红区域”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一方面要组织对风险较大的旅游项目和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达不到安全要求的一律停止运营。另一方面汛期暑期出行要增强安全意识,对旅游目的地、交通工具、天气状况、食宿、游乐项目和设施等安全风险要提前预知预判,做到安全没保障不出行。
学生安全:全力做好学生防溺水工作,全市各地校安委会要建立村镇级、街道社区级防溺水工作专班,组织人员定期开展危险水域巡逻巡查。同时,积极提请属地党委、政府支持,加大经费、物资投入,完善防溺水“四个一”物防设施配备,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加强重点水域管控,逐一落实监管责任,对重点危险水域一处不漏地树立安全警示标识标牌,设置安全隔离带或防护栏,切实维护好学生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消防安全:夏季天气炎热,空调、电扇等用电设备使用频率增多,易燃易爆危险品火灾、爆炸风险加大。各部门、各单位要对商场、集贸市场、宾馆饭店等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地下建筑、施工工地以及“三合一”和“多合一”场所、危旧房屋、老旧厂房、建筑工地宿舍等开展全面消防检查,大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加强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的防火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严防高温天气下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要认真开展电气火灾防范检查,在电气火灾多发场所推广安装自动报警系统。督促管理单位对高层建筑内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材以及建筑周边公共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安全疏散通道畅通和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用电安全:针对夏季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增大、易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的特点,各部门、各单位要强化电气设施管理,特别是在机械制造、建筑施工等事故易发行业,要督促企业强化临时用电设备和手持电动工具的管理,加强漏电保护器的维护检修。同时要开展用电安全常识教育,加强对电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未经培训合格的人员严禁从事相关作业。
防汛抗旱:严格落实“九查、八到位”,要按照“汛期不过、排查不止、整治不停”的要求,做好中小水库、城区易涝点、农村老旧危房、地质灾害点、旅游景区、临时工棚、尾矿库、危化品堆放场所等重点区域、部位的隐患排查。要注意防范雷暴、大风等极端天气,加强防范城乡内涝。要谨防旱涝急转,加强气象预测,强化会商研判,科学调度库容,合理蓄水保水,做到防汛抗旱两手抓、两手硬。
防暑降温: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在高温作业场所增添必要的通风和降温设备,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和防暑降温所需的清凉饮料及保健用品,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
森林防火:要摒弃“夏季无森林大火”的思维和麻痹思想,落实落细区、乡两级政府和村委会的属地管理责任,严格火源管控,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用火,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加强祭祀、农事、林业生产等用火管控力度,做到隐患早排除、早整改、早落实;涉林景区要强化登山旅游、野营烧烤等活动时的用火管理。
极端天气防范:要深刻汲取强对流天气应对教训,密切关注各类灾害天气,强化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安全防范提示。要防范山洪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密切关注、及时掌握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备足、配齐通讯器材、应急车辆、沙料、木桩、铁锹、麻袋(编织袋)、雨具、救援工具等防汛物资。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演练,明确紧急状况下断电、停气等应急处置程序,加强现场警戒措施落实,及时撤离受威胁人员,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其他行业领域要举一反三,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市政和水利工程、机场建设、特种设备、食药品安全、农业机械、水上运输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深入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确保行业企业(场所)生产安全。
![]() |
网站地图 鄂ICP备05017375号 主办单位:鄂州市应急管理局 E_Mail:ezajj@sina.com 邮编:436000 业务咨询电话 027-60876666 联系人: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60698099 地址:鄂州市滨湖南路89号 网站标识:4207000058 |